最近因為股市大噴發,正在前往財務自由的路上,跟一些朋友聊了聊關於財務自由的話題,這個朋友提出了很有趣的話題,他說他在社群網站上看到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大家的回答讓他很困惑,這些人真的有要財務自由嗎?他在社群上看到的問題是
『大家如果有1000萬
會丟到股市裡財務自由 還是會買房子繼續上班工作呢?』
不知道讀者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浮現的答案是甚麼呢?建議大家可以用筆寫下來,再繼續看我們後面的分析。
回答者大概有一百多位,全部看下來,先說結論
『大部分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夠財務自由!』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回答者大部分都是在說1000萬太少,不論是買房或是買股,最後都是選擇繼續工作,這讓我想起以前曾經看過一本書叫『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裡面曾經說過如果你以為自己不能夠早點退休或是財務自由是因為錢,其實不太正確,因為有了1000萬你就會覺得2000萬才夠,有了2000萬又會覺得3000萬才夠,其實不夠的只是自己的心,不敢跳進大家都還在工作我卻已經退休的思維之中,看了那些人的答案我突然對曾經看過的那段很有感觸。
那麼接下來來討論1000萬是不是真的不夠呢?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定義一下甚麼叫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就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那麼1000萬是否能夠達成這個任務呢?其實看問問題的人回答其他人的問題就知道,對方設定股市5%報酬率在台灣是非常容易達成的基本沒甚麼問題,台灣股市年報酬可以有5~7%,有些大盤ETF到10%的也都有,1000萬,年報酬5%,一年可以取得50萬的報酬,一個月有4萬1可以花費,結果還是有人說這樣好少怎麼生活,看到這樣的回答我都在想網友到底都是年收千萬的有錢人還是沒認真看過數字調整自己認知而對抗不了『永遠都不夠』的心魔呢?
根據主計處111年的統計,台灣人中位數的年收為51.8萬元,為了方便計算,我們算50萬好了,不吃不喝不投資,要20年才能有1000萬,我們稍微合理一點算好了,每年存下一半25萬,對大多數人來說存下一半很驚人了吧,那這樣子其實要花40年才有1000萬,如果23歲出社會,40年也63歲了,距離退休65歲也沒差幾年了,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存不到1000萬,嫌1000萬少多半讓人覺得,大概是被社會化人士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或是新聞媒體誇張報導給扭曲了認知,對!世界上的確有幾千萬的豪宅、跑車在那些東西的面前1000萬的確不算什麼,但那些東西比起1000萬來說對一般人更遙不可及,也不會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用這種比較手法來說1000萬太少感覺比較像是認知問題。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好了,年收50萬在台灣是甚麼水準?接近中位數的51.6萬,還高過40%的人,不上班不計其他的額外收入,被動收入有這樣的數字,在台灣過生活絕對足夠,我蠻好奇說不夠的人是否有紀錄花費的習慣,記錄自己一個月花多少,一年要花多少,如果沒有是不是只是一種心理認知不足?如果是心理認知不足,還不趕快改變,是不是根本就不想財務自由?又或是根本沒想過財務自由這件事?那麼現在來問問大家,在前面寫下來的答案是甚麼呢?
另外真的想財務自由的人,該問的問題是,我該怎樣才會有一千萬或者是如何愈早有一千萬,我的答案是投資股市,可以參考下圖的投資時間表。
(一年投資五分鐘)
這邊就不討論投資標的了,如果想要個簡單粗暴的答案就定期定額投資0050或006208,然後上圖就是一個簡單的對照表,告訴大家在什麼年限要達成目標要有怎樣的投報率與丟進多少錢,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最後的心得也是看完『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的心得
比起錢
退休更需要的
是拋開世俗枷鎖的勇氣
與擁有能夠自我實現的目標
祝大家都能早日財務自由早日退休
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分享